最新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最新研究成果 -> 正文

深圳大学杨楚罗教授团队AM:高性能窄带纯红光OLED实现36.1%外量子效率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2-07-01


基于B/N多环结构的多重共振(MR)发光材料的发展已成功实现高色纯度蓝光和绿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然而,现有MR材料的分子多集中于蓝绿光区域,红光MR材料的发展受限于两大瓶颈:其一,B/N多环结构的衍生化空间有限,传统外围修饰策略难以在红移发射的同时维持窄谱带发射特性;其二,分子刚性的提升常伴随π-π堆积问题,导致高浓度下的聚集淬灭,因此红光MR分子的设计仍具挑战性。

   

图1:分子设计策略及分子结构

针对上述挑战,深圳大学杨楚罗教授团队通过将N-π-N、O-π-O和B-π-B对位结构引入苯环从而构建MR核心骨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红光MR分子。通过苯环对位引入N-π-N、O-π-O、B-π-B三组共振单元构建MR核心骨架BNO1-BNO3一系列分子,突破传统B/N多环结构的衍生化限制,同时叔丁基茚并基苯氧基三种外围基团的灵活修饰实现发射光谱微调(λem≈615-650 nm),同时保持32 nm超窄半峰宽(FWHM)。基于该分子的器件展现出优异的光物理性能,包括接近100%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高达7.4×10⁷ s⁻¹的辐射衰减速率(kr),以及32 nm的半峰宽(FWHM)窄带发射特性。基于磷光敏化的器件实现纯红光发射,并创纪录地达成36%的外量子效率(EQE)、50,000 cd m⁻⟡亮度下25.1%的超低效率滚降、超过130000 cd m⁻²的极限亮度,并且兼具良好的器件寿命。

                           

图2:电致发光器件性能

相关成果以标题“High-Performance Narrowband Pure-Red OLEDs wit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ies up to 36.1% and Ultralow Efficiency Roll-Off”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27.4,JCR分区: Q1)。

论文信息:

标题:High-Performance Narrowband Pure-Red OLEDs with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ies up to 36.1% and Ultralow Efficiency Roll-Off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2Fadma.2022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