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具有轻量化、柔性、透明性、大面积应用可扩展性以及与溶液加工方法兼容等优势,正逐步成为光伏技术领域的核心组成。在过去十年,OSCs取得了很大进步,在器件技术方面,三元和串联器件均已被证明能有效提高OSCs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在分子设计方面,很容易联想到最近出现的受体-(供体-受体1-供体)-受体(A-DA1D-A)型的的小分子受体(SMAs),SMAs具有香蕉状的分子构型,有助于多模态堆叠,形成密集的3D网络结构,并增加电荷传输通道,有利于PCE提高。
杨楚罗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基于吡啶并[2,3-b]喹喔啉的SMAs(Py1-Py5),其中Py2实现了最高的器件效率17.73%,这要归功于更好的电荷传输和更有利的形貌。然而,这项研究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即基于氯化Py2的器件的VOC明显高于未氯化的Py1器件(VOC为0.736 V)。在本文中,为了进一步研究Py系列受体的光伏电位并确定氯化后VOC的增强是否在整个体系中一致,我们设计了Py6,它是Py1的异构体,其吡啶上的氮原子的位置进行了改变,然后对Py6 进行氯化得到Py7。JSC、FF和VOC的共同增强使基于Py7的器件的PCE达到18.51%。此外,通过给体和受体的相互稀释策略,(D18:1wt%Py7)/(Py7:1wt%D18)器件的PCE达到了的19.60%。我们的工作不仅凸显了Py系列受体的巨大光伏潜力,而且还表明氯化可以改善分子堆积,同时减少非辐射能量损失。我们的研究为高效SMAs的分子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路。

图1. 分子结构和理论计算

图2. 器件性能
论文信息:
标题:Improving Molecular Arrangement and Alleviating Nonradiative Energy Loss Using a Chlorinated Pyrido[3,4-b]Quinoxaline-Core-Based Acceptor for High-Performance Organic Solar Cells.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enm.20240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