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因其高亮度、低能耗和高对比度等优势,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高端应用领域,如户外显示屏、虚拟现实设备和透明显示屏等,对OLED的高亮度和低效率衰减(效率滚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些高性能OLED,开发具有快速反向系间窜越(RISC)过程的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变得至关重要。传统的TADF发射体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实现:正交给体-受体(D-A)分子设计和多重共振(MR)策略。D-A型TADF材料通过分子工程实现小的单线态-三线态能隙(ΔEST),但它们的宽发射光谱限制了其在高色纯度设备中的应用。而基于硼/氮(B/N)掺杂的多环框架的MR发射体,通过短程电荷转移(SR-CT)跃迁,实现了高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和窄谱带发射。然而,MR-TADF材料通常具有较大的ΔEST,导致RISC过程缓慢,并在高亮度下具有显著的效率滚降。

图1:分子设计策略及分子结构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法,通过协同长程电荷转移激发态和重原子效应来加速多共振TADF分子的反向隙间窜越速率(kRISC)。研究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异构的MR材料PSeZBN1和PSeZBN2,通过调整分子结构来调控前线分子轨道(FMOs)的分布,以期望实现更快的kRISC和更高的PLQY。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分子展现出了接近百分百的PLQY、快速的kRISC(2.2×106 s-1)以及高的辐射跃迁速率(kr,4.9×107 s-1)。基于这些卓越的光物理性质,相应的OLED器件实现了接近30%的最大外量子效率(EQE),并且在高达10,000 cd m-2的亮度下保持了25.1%的EQE,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低效率滚降。

图2:电致发光器件性能
相关成果以标题“Acceleration of 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 in multi-resonance TADF emitter”发表于Chem(影响因子19.1,中科院JCR一区),深圳大学材料学院杨楚罗教练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
标题:Acceleration of reverse intersystem crossing in multi-resonance TADF emitter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hempr.2024.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