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最新研究成果 -> 正文

深圳大学杨楚罗教授团队:双硼MR骨架的精准调控实现符合BT.2020标准的高性能纯红光发光分子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08-01

与广泛报道的蓝色和绿色多重共振(MR)分子相比,纯红色MR分子的设计仍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以往的研究仅集中于通过MR框架的外围扩展来实现红光发射。然而,除了繁琐的合成过程和高分子量与实际应用不兼容外,已报道的红光MR分子的发射光谱仍然不尽人意,由于传统外围延伸策略难以兼顾红移发射与窄谱带特性而且电子局域化的MR效应与红光所需的电荷转移存在固有冲突。    

图1:分子设计策略及分子结构

我们注意到R-TBN(四氮核)发射偏向近红外,BNO1(双氮双氧核)色纯度不足(CIE x<0.70)。针对上述挑战,深圳大学杨楚罗教授团队基于BNO1以及R-TBN分子提出一种通过精准调控双硼MR核结构设计纯红光发射体的新策略,这种"双硼核精准调控"策略在双硼多共振(MR)骨架中精确排布1个氧原子与3个氮原子作为共振单元(RBNO1/RBNO2),通过para位B-π-B与N/O交替排列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效应,此外通过叔丁基修饰(RBNO2)进一步优化分子堆积与光谱特性。本研究成功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多重共振(MR)分子RBNO1和RBNO2。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材料展现出窄谱带纯红光发射(FWHM<50 nm),接近理论极限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100%),高水平偶极取向(Θ//>80%)以及超快辐射衰减速率(kr>107 s-1)。基于这些材料制备的纯红光OLED器件实现了34.7%的外量子效率(EQE),并表现出极低的效率滚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器件优化后,RBNO2基器件达到了(0.708, 0.292)的CIE色坐标,完全符合BT.2020标准对广色域显示的要求。

                           

图2:电致发光器件性能

相关成果以标题“Precisely regulating the double-boron-based multi-resonance framework towards pure-red emitters: high-performance OLEDs with CIE coordinates fully satisfying the BT. 2020 standard”发表于MATERIALS HORIZONS(影响因子12.2,JCR分区: Q1)。


论文信息

标题:Precisely regulating the double-boron-based multi-resonance framework towards pure-red emitters: high-performance OLEDs with CIE coordinates fully satisfying the BT. 2020 standard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2Fd3mh0080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