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最新研究成果 -> 正文

深圳大学杨楚罗、黄忠衍团队AFM:具有多共振特征的蓝光TADF共轭聚合物用于溶液法制备的窄带蓝光OLED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3-10-25

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聚合物因其近100%的激子利用率、无贵金属参与以及适用于溶液法加工的低成本、柔性、大面积显示,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备受关注。通常,TADF聚合物通过直接将TADF单元接到侧链或嵌入主链来设计。基于这些方法,已开发出多种TADF聚合物,其电致发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EQE)超过20%。尽管这些D-A型TADF聚合物的效率较高,但其发射光谱较宽,半峰宽(FWHM)通常超过70 nm,难以满足高质量显示所需的广色域要求。与D-A型TADF聚合物相比,MR-TADF聚合物的设计更具挑战性,因为MR-TADF的前线分子轨道(FMO)分布对分子结构敏感,使得能级调节变得困难。此外,由于共轭主链的三重态能可能不足以通过从主链到蓝光BN单元的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ET)实现蓝色发射,因此当采用侧链方法设计蓝光MR-TADF聚合物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

   

图1:窄带发射TADF聚合物的分子设计策略

针对以上难题,深圳大学杨楚罗教授、黄忠衍助理教授团队通过将芴环咔唑MR单元整合到共轭的聚咔唑主链中,报道了一种设计窄带蓝光MR-TADF共轭聚合物的可行方法考虑到基于BN的PAHs的特性,BN基单体的设计是聚合物的关键。在此工作中,基于BN的蓝色MR-TADF发光分子DBN作为单体,其中的咔唑单元为主链聚合提供了两个活性位点。此外,聚合后DBN中的咔唑单元成为主链的一部分,而不会打断共轭。

光谱研究表明,所有新型聚合物均展现出具有窄带蓝光发射(FWHMs为23 nm)的TADF特性。基于这些聚合物的溶液处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实现了最大外量子效率(EQEmax)高达17.9%,发射峰位于479 nm,半峰宽(FWHM)为28 nm。聚合物在纯膜状态下的PLQY分别为57%(PCzDBN1)、54%(PCzDBN3)和28%(PCzDBN5)。除此之外,基于PCzDBN1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21.0 cd A⁻¹,最大功率效率为18.9 lm W⁻¹;PCzDBN3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26.5 cd A⁻¹,最大功率效率为23.8 lm W⁻¹;PCzDBN5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22.1 cd A⁻¹,最大功率效率为19.8 lm W⁻¹。

                           

图2:基于PCzDBNx器件的性能

这项工作为为窄带发射TADF聚合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实现窄带蓝光发射,这些新型TADF聚合物有望满足未来高分辨率、高色域显示技术的需求。此外,溶液处理的可行性也为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关成果以标题“Blue TADF Conjugated Polymers with Multi-Resonance Feature toward Solution-Processable Narrowband Blue OLEDs”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文章第一作者为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罗文博,通讯作者为深圳大学杨楚罗教授、黄忠衍助理教授。

论文信息:

标题:Blue TADF Conjugated Polymers with Multi-Resonance Feature toward Solution-Processable Narrowband Blue OLEDs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31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