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最新研究成果 -> 正文

深圳大学李凯《AFM》|Pd(II)-TADF发光分子:多重非共价相互作用,实现31.5%EQE和1600小时操作半寿命的OLED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6-18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因其轻薄、柔韧等优点在显示和照明领域备受关注。为了提高 OLED 的效率,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磷光发光材料,其中过渡金属配合物因其高效的磷光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第二排过渡金属配合物(如 Pd(II))由于其较长的三重态寿命而限制了其应用。 本文报道了一系列具有多个分子内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夹心型 Pd(II) 配合物,这些配合物表现出高效的黄色到红色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金属离子在配体电荷转移激发态动力学中起扰动作用,导致反向系间窜越(RISC)加速。此外,由于空间受限的夹心结构,分子内存在多个非共价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通过理论计算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基于这些发光分子的 OLED 表现出高达 31.5% 的外部量子效率(EQE),并且在 1000 cd m2 下的效率滚降极低(1%)。此外,PdDTRZ 基器件在 3000 cd m2 下的初始亮度下表现出 1615 小时的半寿命(LT50)。金属促进的 TADF 机制和分子内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利用为开发实用的 Pd(II)-TADF 发光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1. PdtCz、PdDDBPZ、PdDDRZ和PdDPYR的化学结构、单晶结构透视图和计算埋藏体积百分比(Vbur%)。

                         

图2. a)具有能级图的器件结构。b)掺杂剂比为1 wt%的器件的归一化电致发光光谱。c)EQE-亮度和d)掺杂剂比为1 wt%的器件的J-V-L特性。                           

3. 掺杂PdDDBPZ、PdDTRZ或PdDPYR的器件的运行寿命。在初始亮度为3000cdm−2时,相对亮度与工作时间的关系。

文章信息

论文标题:Pd(II)-TADF Emitters Featuring Multiple Intramolecular Noncovalent Interactions: Towar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EQEs up to 31.5% and Operational Half-Lifetimes Exceeding 1600 h at 3000 cd m2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0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