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共振(MR)型发光分子已经成为高分辨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非常有前途的候选物。然而,对于MR发光分子,很少获得同时具有短激发态寿命和超纯蓝色(CIEy接近0.046和发射峰>440 nm)的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发射。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种双金配位MR分子的设计,以实现高效和短寿命的超纯蓝色TADF发射。双核Au(I)配合物,即iPrAuBN,在掺杂膜中显示出窄带深蓝色发射,峰值最大值为448 nm,半峰全宽(FWHM)为29 nm。与母体有机类似物的60.6 μs相比,与两个Au原子的配位将延迟荧光寿命显著缩短至7.8 μs。掺杂有iPrAuBN的溶液处理的OLED表现出超纯蓝色电致发光,峰值最大值为442 nm,FWHM为19 nm,CIE坐标为(0.154,0.036),最大外部量子效率为14.8% 。

图1.母体MeBN和双核Au(I)配合物的化学结构

图2.a)甲苯(10-5 M)中的归一化UV/Vis吸收光谱。 b)甲苯(10-5 M)中的归一化发射光谱。 c)mCP膜(1 wt%)中在300 K下的归一化发射光谱。d)mCP膜(1 wt%)中瞬态PL特性。

图3.a)S0最小值处的HOMO和LUMO分布(等值面=0.03)、金属比例(黑色数字)和S0最小值处S1态的跃迁重量(蓝色数字)。b)MeBN和MeAuBN在S0和S1最小值处的S1态的激发特性分析。c)MeBN、MeAuBN和iPrAuBN的发射机理。d)iPrAuBN振动模式的重组能量(λ)从S1最小值到S0最小值的分布。

图4. a)器件在1000 cd m-2下的电致发光光谱。b)EQE-亮度曲线。c)代表性深蓝色磷光和MR-TADF OLED的CIEy坐标与发射波长的关系。
论文信息:
标题:Gold Coordination-Accelerated Multi-Resonance TADF Emission for Efficient Solution-Processible Ultrapure Deep-Blue OLEDs
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