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成果 -> 最新研究成果 -> 正文

深圳大学杨楚罗/曹啸松团队CS:采用螺芴稠合双硼框架的MR-TADF分子—实现高性能深蓝色电致发光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10-04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高性能有机发光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多重共振热活化延迟荧光(MR-TADF)材料因其高效率和窄带隙特性,成为研究热点。在深蓝色区域开发MR-TADF材料是非常理想的,通常的方法是构建一个共轭扩展的MR-TADF框架。然而,这可能会加剧由聚集引起的猝灭问题,从而降低器件效率。

   

图1:分子设计策略及分子结构

针对上述问题,深圳大学杨楚罗团队利用带有9,9'-螺二芴(SF)单元的MR-TADF骨架来构筑深蓝色发光分子。SF单元的引入具有双重目的:促进π-电子离域和空间屏蔽发光骨架。与以往通过单键连接大基团的研究不同,这种方法可以产生具有高结构刚性的发光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将SF嵌入MR-TADF骨架中需要谨慎操作,因为其π-键轨道可能会破坏非键合特性并增强共轭长度。因此,我们设计了两种区域异构体发光材料,以研究融合模式对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融合模式,可以得到具有扩展共轭长度和良好保留非键合特性的优秀发光材料。得益于扩展的骨架和抑制的染料分子相互作用,无敏化剂器件实现了高达39.0%的EQEmax,以及深蓝光区域22 nm的小FWHM,其CIE坐标为(0.13, 0.09)。此外,在TADF敏化剂的辅助下,超荧光器件实现了EQEmax/1000分别为40.4%/28.4%的顶尖效率。

                           

图2:电致发光器件性能

相关成果以标题“High-performance deep-blue electroluminescence from multi-resonance TADF emitters with a spirofluorene-fused double boron framework”发表于Chemical Science(影响因子7.6,中科院JCR一区)。

论文标题:High-performance deep-blue electroluminescence from multi-resonance TADF emitters with a spirofluorene-fused double boron framework